上海市的一位患者在上手術臺前,留言叮囑家人如出現意外不要為難醫院和醫生。但是之前屢見不鮮的醫患糾紛是如何出現的,為什么醫生和患者之間這樣容易出現問題。本期觀點,重塑信任方能回歸醫患本真。
&醫者父母心&,如此受尊敬的醫生群體,如今卻飽受非議甚至被持刀相向,令人深思。這些年,盡管醫療衛生投入不斷加大,深化醫改收到不少成效,但看病難、看病貴依然令老百姓滿腹苦水;一些醫者雖然技術了得,但缺乏溝通技巧、不諳患者心理,給人看理想了軀體的疾病卻讓人心中不舒服。凡此種種,都是被患方怪罪的醫方之錯。可是,患方難道就全無己過么?綜觀不少醫患沖突事件,有人缺少基本的醫學常識,對治療方法產生過高的期望,一旦事與愿違便將失望轉變成怒氣、怨氣;有人總把看理想病、服理想務視為醫生的理所應當,沒有半點的尊重和感恩;還有人淪為偏見妄知的信徒,時常對不了解的人、不清楚的事作偏執的誤判。
醫患雙方除了以攻克疾病為共同訴求、以專業醫學素養為實現路徑外,還需釋放大程度的誠意和善意。從醫者來講,一方面理當秉持救死扶傷的情懷,竭盡所能為患者解除病痛、治療恢復疾病,盡力選取適宜的技術和藥物,幫患者減輕就醫負擔;另一方面,在患方疑惑、焦慮或擔心時,不妨多作兩句解釋,多聽幾句嘮叨,多給予一些勸慰和鼓勵……而患者,則應相信絕大多數醫者的職業素養,試著理解他們所承受的現實壓力,并對疾病的風險、醫學的局限作出理性判斷,給予必要的寬容和原諒……在疾病的風浪面前,只有醫患彼此信任、守望相助,才更有力量共克時艱。
重塑醫患信任,還需構建理性的輿論環境和社會心態。消弭醫患隔閡還需從根本上解除雙方后顧之憂。當醫生憑借技術所長生活得體面自在,患者不再為看不起病、看不上病著急上火時,或許醫患關系就不會再這般糾葛難解了。當然,迎接那當時,需要改革者在今天拿出更多魄力和勇氣。
參考資料:
重塑信任方能回歸醫患本真健康報【引用時間2016-05-23】